「從產地到餐桌」研討會-「寓教於食」的社區創新暨樸門農藝工作坊

 

第一次參與SHS跨科際計畫課程的受補助學校自己辦了研討會,

想當然爾,我們跨科際計畫辦公室就要派人到嘉義去一探究竟囉~我也因此第一次來到南華這間大學,

為了更了解南華的計畫內容與核心宗旨,抱著學習的心態去聆聽研討會....

到了南華感覺學校非常幽靜、寬敞舒適,與城市的學校有相當大的差異。

 

來到「成均館」的會議地點,心中不免有點小興奮,早上的會議也即將展開....

今年南華以「在地農業的困境和另類出路」作為計畫焦點,希望能結合跨科際專業人才共同解決大林的農業問題。

以推行無農藥栽培「南華米」為例,除了解決食安問題外,

同時希望含有生物多樣性、創意行銷、產品研發、社區參與等課程之輔助,

讓學生能解決真實社會的問題,並讓學生走出教室,體驗農業的真正樣貌和樂趣。

由演講可知,南華大學與大林鎮公所合作,結合地方農民團隊,

組織含有農民、公所官員、教授和學生的團隊,落實產、官、學三方合作,為大林的農業帶來無毒種植的契機,

其中也遇到收成量減少一半的困難,但在學校提供病蟲害管理方法後,成效亦超乎預期。

同時,採行無毒種植的農民也肯定豐富田間動植物生態是對土地和生態友善的農法之一。

 

無毒種植是目前國內因應有機食品的產物之一,因為生產量較少、生產成本較高、技術也較高,價格也因此較高

我個人認為,無毒種植確實解決了目前食安的問題,並且解決了田間生態多樣性問題,

雖然目前落實成本較高,但若能不斷的提出新技術、改善病蟲害的問題、降低生產成本,並且得到政府的協助與推行,

相信有朝一日,無毒種植落實於全台將不是夢想,不但減少國人對農藥殘留的疑慮,也讓健康的觀念從根源處改變。

 

在茶敘時間參觀靜態展覽時,除了發現學生組成志工隊到阿里山進行低碳農業服務、設計適合高山的有機堆肥、了解產銷營運狀況,

還看到老師帶著學生到阿里山參與製茶研習,並且研發出「啡嚐好茶」,不僅開發具有當地特色的農產品,

並且擴展咖啡產業觸角,有效提升資源運用許偉庭老師也因為我對此產品的好奇,贈送我一包「咖啡葉茶」品茶,

我個人認為咖啡葉茶與本土茶葉有相當大的差異,不僅香氣濃厚獨特,喝起來更是意外的順口回甘!實屬具有特色之創新產品。

 

接著是彰化縣溪州鄉的實例分享:「從托兒所在地食材」到「水田濕地●尚水米減少產地到餐桌的距離,

改變過往農作需經由盤商的過程,並保持農產品的新鮮度、減少過程中的成本、讓在地托兒所學童吃到在地認同的農作物,

從稻米、青菜、蘿蔔到麵條、豆腐、水果都由地方政府人員和在地人互相把關,杜絕少數人因利益關係提供劣質的農產品。

同時提倡水田濕地生態復育計畫,棄用農藥、化肥和除草劑、挖掘生態池和自然化溝渠,進而增加田間生態豐富性、友善地方土地和生態。

另外,248農學市集發起人-楊儒門也分享如何有效行銷農產品,以及食用在地農作物的好處,都讓我們更支持「吃在地食材」。

此舉在溪州亦獲得許多農民和在地人的支持,農民品牌化讓農民自己更重視作物品質、減少農民被盤商剝削的機會、穩定農民作物的交易對象,

這些不僅是對食材的把關,並且也穩定了農民的經濟,以及復育生態多樣性的環境,以上皆符合本計畫之核心價值,解決真實世界的問題,

並讓學生有深度聽、說、讀、寫和實作的學習過程,以冀培育出能解決實際問題挑戰的跨科際人才。

 

下午則走出演講廳,到南華大學的農地去參觀學生的作品樸門永續農園」、「香蕉園種植」和太陽能乾燥箱」,

由Tummy老師講解此三項實作的優缺點。

我認為樸門農園的永續意義較高,其精神為有效利用當地資源和自然元素,建立一個多層次功能與相助相生的農藝生態,

相較於大量生產的精作農業,樸門農園比較像自給自足的小型生態農園;反之,若以大量生產為目的,

樸門農園需要花費更多心思在規劃上,設計出上、中、下層適合種植的農作物,藉由大自然的循環永續發展自然和生態。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出差日誌
    全站熱搜

    sc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